2010年6月26日 星期六

空洞

诊所的门被推开后,首先走进来的是妈妈,身后跟着的是她那患有哮喘病的十二岁儿子。
哮喘病的主要病因是接触过敏原或是其他诱因之后所引起的呼吸道发炎,造成呼吸道狭窄而导致呼吸困难。
通常只要定时服药,并且避免与任何诱因及过敏原接触的话,哮喘病人都能像正常人一般生活。
但是这个孩子在医生给了药之后,病情并没有好转的迹象。
一问妈妈之下,才知道孩子有抽烟的习惯。

抽烟首先伤害的就是呼吸道,接着是心脏以及其他器官,当像孩子这样呼吸道已经有问题的病人抽烟时,对整个病情只有雪上加霜的效果。
妈妈说孩子因为对念书没有丝毫兴趣,小学还没念完就辍学了,中辍之后也不去学一技之长,每天就和一群朋友在外游荡,抽烟的陋习自然也学上了。
孩子的爸爸早年因为车祸的关系双腿都断了,没有办法工作,家里只有妈妈一个人在外打工养家,别说是看管孩子的行为,就连午饭有时都没有办法回家做,孩子只能靠快熟面充饥。
妈妈知道孩子学会抽烟后便中止了对他的经济援助,但孩子还是有办法抽到烟。
医生问孩子如何得到香烟时,孩子低着头,一言不发。
医生接着问孩子有没有定时服药、哮喘发作的情况时,孩子也是一直低着头,对医生的问题恍若不闻。
只有在医生拍他的手,叫他抬起头回答问题时,他才会将头抬起来,双眼无神地看着医生,耸了耸双肩后又在低下头去。
他在抬起头的时候,那眼神空洞得吓人。
那是一个曾经经历过重大挫折,对这个花花世界已经万念俱灰的人才会有的眼神,它的主人却只是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孩子。

医生在花了好多时间尝试和孩子沟通不遂之后,便问妈妈说孩子是不是一直以来都是这个样子。
妈妈苦笑说孩子习惯迟睡,通常凌晨三四点才就寝也不稀奇,这个时候还是他的睡觉时间,所以精神有点不济。
最后当母子俩走出诊所时,我看着那孩子瘦弱的背影,心里有千百个疑惑。

村上春树写过一本叫《海边的卡夫卡》的小说,里面的主人翁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这少年为了实现他那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十五岁少年”的目标而离家出走。
但这孩子呢?
他在这么小的年纪学着那些大人们吞云吐雾,是否也想证明些什么?
也许他看见家里如此糟糕的情况,便急于想向家人证明自己已经能够独立自主,不想令家人操心,于是选择辍学,摆脱学生的身份。
他以为成人就是要吸烟,于是有样学样的拿起了香烟,塞进嘴里,试图吸进欢乐,然后呼出烦恼。
也许他要证明给其他人看大人能够做的事情,他也能做。
可是他忘了,他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
他越想为家里解决问题,就为家里制造越多的问题。

当别的十二岁孩子正在为要上哪所中学而烦恼,为着市场上新推出的玩具欢喜时,他却得为如何得到香烟而烦恼,为着能够更像成人而欢喜。
回头看看妈妈,她也为着要撑起整个家而整天奔波忙碌,对于已经走入歧途的孩子,她实在是爱莫能助。
她在医生低头开药的时候曾经喃喃说她对这个孩子打也打过,骂也骂过了,但在没有人看管的情况下她所曾经作出过的努力都是枉然。
妈妈甚至说,难不成要我用铁链把孩子锁在家里?她那个表情,很无奈。

也许,只有走进这个孩子的心底最深处,才知道他的想法。
但是他愿意为别人敞开心门吗?
这孩子,需要治疗的不只是他的哮喘病,还有他的心灵。

6 則留言:

maileng 提到...

医生有没有推荐福利部去接手?
我们的社会福利部好像很残疾酱。

笨雞 提到...

好像有。
我們的社會福利部……能夠幫的真得不多。
曾經有這樣的一個case,一個孩子有心臟病,父親跑掉,媽媽自己顧孩子沒有辦法工作。
設福能夠給的也只有每個月240令吉。
每個月240令吉而已誒……

maileng 提到...

其实这孩子最需要的是心理辅导。看样子是家庭功能失衡。上学不需很多钱,家用有母亲顶住,那是家里绝望的氛围把他吃掉的。这个时候宗教团体也是真能够扶他一把。

玫瑰去修儿童心理精神科吧。

笨雞 提到...

孩子自己也不想讀啊,
兒童心理精神科……從來沒想過誒,哈哈哈!

maileng 提到...

当个清醒的人,看事情要深入些。问题出在他自我放弃,是心理层面的。
你就信一个毛头小子会想好他自己的出路吗?

玫瑰,我直说。用药开刀是容易的,医心是难的。是更高层次的。

不过你骨子里悲观,还是不合适。

笨雞 提到...

嗯,maileng姨见多识广,果然是一针见血。
我也觉得我不适合。

blog 存檔